2009年5月20日 星期三

喝出「生態綠」的味道

【記者Ling/台北報導】「生態綠」坐落在杭州南路的小巷弄中,沒有醒目的招牌,慕名而來的客人很多都是因為對「公平貿易咖啡」的行動支持。

 為發展大眾市場,1980年代末公平貿易咖啡才開始標籤時期。由於當時每個國家有各自標示,1997年公平貿易標籤組織的產生遂讓有了統一的標準,其成立目的是讓消費者不再混淆眾多識別,並且商家和生產者間有一致的看法和標準。

 老闆徐文彥表示:「以倫理消費的市場來說,認證的體系是維持倫理消費的重要過程,因為消費者無法真正去辨別每一個不同標籤。」就因為無法預期每個消費者都能很熟悉公平貿易咖啡形態,因此需要一個獨立機構來替消費者把關。

 國際公平貿易標章組織(FLO)建立之後,公貿咖啡相關產品一年超過百分之50的成長。對此,徐文彥補充道:「認證系統的建立後,不再是小商店的規模。小商店的規模基本是上靠人的信賴去建立的,可是人的信賴規模不可能變大,不可能去期待每一個生產者都會去做這種事。標籤對生產者而言是標準,對消費者而言則是消費識別,所以透過標籤將生產者和消費者連結起來。」

 這幾年來公貿咖啡名詞才出現在生活四周,代表著認證組織已成功對外跨出一步。現況目標的實踐,是逐漸擴大被幫助的領域。藉由本此訪談,徐文彥道出自己對「公貿咖啡」的實質意義看法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